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章(2 / 2)


  “会就好,”沈太后不由分说将她打断,“准备一下,压轴而奏吧,莫负我东朝当世辉煌。”

  夭绍面色却是为难,踌躇一会,在沈太后不容抗拒的坚定下默然退下金銮。

  萧璋望着她纤柔的背影深起忧虑,对沈太后道:“母后,那曲子刚烈至极,夭绍虽琴艺了得,但女子性柔,怕是驾驭不了。”

  沈太后却摇头笑道:“放心,她既敢应下,就自有办法。”

  金銮上细微的变化不曾引得宾客注意,北朝国卿商之君把弄着指间精致小巧的玉杯,漫不经心中自思忖着重重心事,正陷入沉思时,忽觉肩膀上被什么清凉的东西敲打一下,猛然回神,转过头,却见先前端坐太后身侧的紫衣小郡主此刻站在殿中角落,暗淡的光线藏不住那清灵明澈的目光。她对他微笑,悄悄招了招手。

  .

  宴至酣处,乐声悠然一转,舞女婀娜身姿如细柳拂水,飘然出殿的轻盈仿佛是借着东风袅袅而逝。

  一时歌舞尽消,诸人于突兀的变化下鸦雀无声,左顾右盼的不解中,忽闻丝弦铮铮颤动,琴声横空降临,竟一洗先前靡丽繁复的宫廷之音,倾泻出大河涛浪、重山压顶的浑厚深沉。

  众宾客耳目一新,不由齐声称赞,转目望去殿中乐人演奏的角落,却是一惊。

  不知何时所有的乐人俱已退出,那里月光萧寂,人影孤单。紫衣少女背对大殿而坐,身影纤柔窈窕。

  谁也想不到,此刻这仿佛从远山浮云间呼啸而出、如万马奔腾的烈烈琴声居然是出自一位少女指下。与座诸人在震撼中愈发觉得心神激荡,入耳琴声气势恢弘,高昂之际好似有旭日喷薄东升,又好似万束暮霞下,血染天边,迭起的鼓号长鸣风中,厮杀搏斗,激越铿锵。长剑横抡,利箭入甲,弯刀夺命,嚎叫哀哭声如雷霆灌耳,让闻者心血沸腾,瞠目握拳难以自制。诸人正听得魂驰神摇之际,那琴声一变,又转为空旷苍茫,九万里林木摧残,萧萧雁唱,大道日丧,荒芜戈壁迎目而来,风雨闲愁,家国沦亡,哀极痛极叫人魂魄飞移,适苦欲死,招憩不来。

  宾客听得悲从中来、无法自拔时,抚琴的夭绍亦觉胸口抑懑累压,肺腑皆伤,指下的力道渐渐不足,手腕一软,嘴里竟隐隐诞出腥甜的血气,她心道不妙,忙收敛神思,平心静气,指下顿了顿。

  远处的鼓点声在这一刻适时飘来,如净泉淌过心灵,夭绍微笑,按着琴弦重新起奏。

  鼓点缓而慢,琴声轻而柔,在天衣无缝的配合中将金戈铁马遥遥送远。细雨拂面,清风徐徐,祥和的琴声带来海之幽谧、山之奇隽,殿中诸人澎湃如潮的心境慢慢平和安静,沉迷于这般姣好的阳春白雪、明月飞瀑下,渐觉心旷神怡,惬意无比。

  一曲终了,满殿华灯依旧,在宾客们难以回神的悠长沉寂中,夭绍悄然起身转出殿外,径自登上钟鼓楼。楼阁之上,月光寒凉,可映照着黑袍男子的银面,却是熠然生辉。

  夭绍欠身谢了一礼,抬首微笑:“商之君果然是知音之人。”

  商之静静望着她,并不说话。夜色深远,将他的身姿衬得分外地修俊颀长。夭绍眼眸一转,踩在高阶上与他对视,轻声道:“你怎么不说话?”

  “说什么?郡主聪慧至极,”商之笑了笑,“不过郡主以后不可再抚这首战曲,免得内伤。”他放下鼓槌,转身欲下楼。

  “慢着,我的话还未说完,”夭绍负手而立,清咳一下嗓子,话语骄傲道,“本宫要问你,身为北朝国卿私自南下,且化名藏身于东朝荆州军,甚至在帅帐充当军师一职,用心何在?用意何在?”

  “心意何在?”商之大笑转身,饶有兴致地看着夭绍严肃的神情,风清云淡道,“自然是为了探得东朝军情,更为了摸索清楚东朝最骁勇的荆州军实力。”

  “是么?”夭绍似乎并未因他的话而动容,只点头笑笑,又道,“那十六之夜在曲水边背负的杀戮血债,商之君又有何解释?”

  商之一笑:“无关东朝的家族私事,原来我也有向郡主解释的必要?”

  “是没有必要,”夭绍容颜微冷,跃下台阶,淡淡瞥他一眼,“你也不必这么得意。我信憬哥哥,他说你有苦衷,我这才不会揭穿你。不过,身处他乡,行事还是多收敛为好。”紫裙飘飞,她踩着木梯急速下楼,见商之还站着不动,压抑的恼意一下勃然而出,怒道,“愣着做什么,还不回殿?”

  好大的脾气,竟忘记方才是谁出手相助的么。商之摇头失笑,不紧不慢地跟过去。

  他们在钟楼上密谈的时候,殿中诸人沉浸在绕耳不消的琴音余声中,长久地感慨吁叹。得知方才弹琴之人居然是东朝一位年方十七的柔美小郡主,北朝使臣纷纷露出诧异惊羡之色。

  “你错过方才一场盛乐了,”赵王司马徽也不再是先前魂不守舍的模样,此刻对着商之不怀好意地眨眼,笑道,“国卿大人音律造诣在北朝首屈一指,正该见识一下刚刚那位郡主的琴音,真真是出神入化,不似凡音。本王担保,若你听了,定然引为知音。”

  商之亦是惋惜不已:“听赵王如此说来,方才我这一走,确实是可惜了。”

  金銮上,沈太后执过夭绍的手,笑意赞许,目色却是深沉:“方才去哪里了?”

  “婆婆知道的,但凡弹那首曲子夭绍都会觉得胸中喘不过气的憋闷,所以方才奏完一曲后,我便出去走了走。”

  沈太后端详她平静温顺的眉目,不再询问。明妤在一旁不放心问道:“如今好些了么?”

  夭绍轻声道:“阿姐放心,好多了。”

  晚宴经此波折是愈见融洽,直待宴将散时,敬公公从殿角疾步走来,在舜华耳边低语了几句。舜华面色惊喜,忙将话传给沈太后:“文昭殿来了消息,陛下醒了。”

  “醒了?”沈太后欣喜之下亦是吃惊,“不是说还要再等两日?”

  “想来是憬哥哥医术了得。”夭绍忍不住插嘴,笑容无端地意气飞扬。

  .

  皇帝萧祯大病初醒,面容苍白疲倦,脑中亦是十分昏沉。面对沈太后特地赶来文昭殿的殷勤关切,他却只能是力不从心的敷衍。

  “也罢,你先好好休养,过几日母后再与你说朝上的事。”

  沈太后心疼皇帝病弱,用丝绢擦去他额角的虚汗,又为他拉好锦被,这才起身望着侍立在龙榻一侧的青衣公子,微笑道:“随哀家外殿说话。”

  云憬揖手应下。

  沈太后坐在外殿御案后,接过夭绍奉上的热茶,对着氤氲茶雾出神半响,方慢慢启唇道:“阿憬,这几日是劳累你了。此番治愈陛下等同救驾大功,你们剡郡云氏亦是东朝高门士族,祖上功勋卓著,让哀家仔细想想,封你什么官职好。”

  云憬神色一惊,忙上前两步,深深一揖。

  “这是做什么?”沈太后不明白。

  夭绍道:“憬哥哥不愿做官。”她径自取了御案上的纸笔,捧到云憬面前。云憬看她一眼,提起笔,夭绍将雪白的帛书在掌心一卷,笑着说:“你就在我掌心写字。”

  待云憬飞速写罢,她将卷帛呈给沈太后:“这是憬哥哥的请辞书。”

  “呵!”沈太后瞪着她,气得笑出声,“就你善解人意!”看罢云憬笔下的委婉陈情,沈太后放下卷帛,和颜悦色道:“其实能不能说话倒也并非什么顾忌,不过你既不愿入朝,云氏又素有祖训,哀家确实勉强不得。说句实话,除了官爵外,哀家还真想不到赏你什么。云氏富可敌国,珠宝华缎定然是不放在眼中的。”

  云憬笑着摇头,夭绍从旁说:“憬哥哥的意思是为陛下诊治乃子民本分,不求任何赏赐。”

  “你们倒心有灵犀,”沈太后静静饮茶,不动声色打量阶下这对神仙般的璧人,忽而一笑,“阿憬,哀家看你也到了成家的年纪,就赏你一段称心的姻缘如何?”

  云憬与夭绍皆是一愣,沈太后接着说道:“江都老王爷的孙女阿络今年十八,江左殊颜,慧心兰质,哀家以为与你倒是般配。”

  云憬眸色静谧,竟只是微微笑了笑,似乎并不推辞。

  “不行。”坚决的声音平稳而出,却是夭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