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7章(2 / 2)

  “是,夭绍会尽力而为。”夭绍福身应下。

  作者有话要说:  此章因内容庞杂之故又字数爆棚了,因此再次分为上下两章。邺都目前的形势是局中局,情节有点复杂,我努力诠释了各方动态和目的,但愿大家能看得清晰。此章内容上,上半章为铺垫,下半章为解惑。

  郗彦和少卿下半章回归,婚礼什么的也会“如期”举行,本想另凑一对制造意外之喜的,不过如今看来,那两人现在就走在一起还是有些勉强,也会违背故事的初衷和人物的性格,因此取消这个意外。

  下半章会尽快奉上,因为实在是太久没有写到尚了,我有些迫不及待。此章完毕后,东朝的故事将暂时谢幕。

  ☆、长袖善舞(下)

  六月二十九日,天青如洗,旭日如火,江左山水一反素日的钟灵毓秀,酷热袭卷邺都,一草一木,无不在烈阳的炙烤下散尽生气。纵是如此,百姓迎接西征大军的热情却未有丝毫退减,由城外到城中,夹道数百里皆是人群密集的遮天鸦色,一路上飞花成雨、颂声成河,等到那两名传言中如天神般威武俊美的年轻元帅率领亲兵跟随在圣驾之后进入邺都城的刹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更是惊得整个邺都地动山摇。

  即便夭绍呆在深宫,也将那样的热闹感受得分明,想着正被万人瞩目的那人此刻会有的神情,她忍不住出了会神,才将刚自液池中摘取莲花放入沈太后榻旁的白玉瓶中。

  沈太后正在熟睡,似一丝也不曾被外面的喧闹吵到。夭绍用丝绢轻轻擦去沈太后额角的细汗,悄步去一边捧来盛满冰块的铜鼎,放在榻边。周遭的温度终于低了下来,见沈太后睡容更安详了,夭绍才松了口气,坐在榻边守了一会,将帷帐落下,退出殿外。

  舜华和华阳今日没有入宫,承庆宫许多侍女内侍也各自找了借口跑到宫城墙头看热闹去了,连一向循规蹈矩的明宓也不例外。整个承庆宫冷冷清清,只有敬公公一人站在正殿门口,专注地看着无垠青天,似在努力寻找白云流动的影子。

  夭绍在偏殿喝了口茶,想着今天萧祯将在三剑金台封赏郗彦和萧少卿的盛景,终是忍耐不住,戴上帷帽,从窗口飘身离殿,身影如烟,烈日下直掠去宫中视线最为广阔的高处--望天塔。

  望天塔登临绝顶,可俯瞰整个邺都。只是三剑金台离宫阙不远,夭绍攀至第五层,便容自己喘了口气,走到塔檐下,看往曲水之畔。

  想是日光太盛,今日的三剑金台华彩浓盛得直刺人眼。夭绍以手遮在眉宇齐平处,忍住了一瞬的头晕目眩,才望到金台上三柄利剑已夺目出鞘,帝王的金鹍车与两名年轻将军亦已抵达金台下。萧祯的面容刚从描绘有日月升龙的锦绣车帘中露出来,两旁百姓便争先恐后地拥挤上前,“万岁”的呼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苍生的敬仰无疑令萧祯愈发地从容不迫,衮服旒冕,肃穆立于金台中央,看着当朝两名最优秀的年轻俊杰单膝跪在面前,方取过许远递上的黄绸帛书,告慰天地列祖,颁赏出师之功。

  相距过远,夭绍难以望清那人俯首之际的神情,但看着他身着白甲的修俊背影,一时只觉柔情难抑,却又忍不住地有些心酸--从此之后,他解脱了么?

  .

  金台封赏之后,萧少卿与郗彦又在百官的环拥下步入宫庭。明堂上萧祯自又是一番勉励,朝臣也是称颂连连,二人刚从炼狱战场而归,皆有些不惯眼前的繁华鼎盛,寒暄周旋之间,只觉不胜疲累。诸般礼序走完,直到午后未时,二人才奉旨各回府邸。

  郗府纵然重建,家中仆役仍少,郗彦入府后直奔内庭休息,无人敢擅自打扰。只是萧少卿回到湘东王府后,不免又受一众家仆的恭贺,等到沐浴更衣后将萧祯的圣谕供奉至正堂上,才发觉暮色已降。因戌时在凝桂宫将有晚宴为西征军将领洗尘,萧少卿纵已累得周身骨散,一旁魏让却依旧催促如雷,不得已,只得换上华服,马不停蹄赶往宫中。

  “浮华虚礼,折腾到现在,比打战还累百倍。”纵是对英雄归来的礼遇早已习以为常,萧少卿进宫遇到懒洋洋歪在栏杆上看水鸟的沈伊,还是忍不住抱怨一句。

  “谁让你们是当世俊杰,又生得一副誓死卫国的赤胆忠心?世人不敬你们,敬谁?陛下不青睐你们,青睐谁?”沈伊白衣翩翩,晚霞碧水间端得是出尘脱俗的悠哉,好心递上手中酒壶,“乏了吧?来,喝点酒,解解渴。”

  萧少卿接过酒壶,酒是喝了,嫌弃也未减:“宫酿的酒,又是从哪里偷来的?”

  沈伊好脾气地笑:“好歹我也是当朝重臣,想喝点宫酿的酒而已,还需偷?这是小夭拿给我的,太后的珍藏。”

  “夭绍?”想到凝桂宫与承庆宫相距不远,萧少卿隔水望了几眼那边的殿阁,笑道,“许久未见她了,她好么?”

  沈伊没心没肺地道:“她吃喝不愁,受尽万千宠爱,有什么不好。”

  萧少卿低头微笑,点点头:“也是。”

  沈伊斜眼睨他:“阿彦没与你一起进宫?”

  “怎么他还没到?”萧少卿皱了皱眉,“他午后离宫时有些迫不及待,我还以为他急着回府换朝服,赶来宫中见夭绍。”

  “他可不是一心顾念儿女情长的人,想来是被什么事绊住了,”沈伊用白玉箫拨弄水波,让叼住自己袍袂的水鸟飞离,又道,“我刚自承庆宫来,夭绍还在为太后梳妆,应该是不曾见过他。”

  萧少卿望着暮色下愈见深凝的湖色,却是若有所思了片刻。回过神来,抬眼正见沈伊目光灼灼地盯着对岸轩阁,脸色不复方才清闲,嘴中哼哼地道:“一天到晚都是乌袍覆身,穿得像个乌鸦般,偏行事上飞下舞地不安份,倒像凤凰孔雀,让人眼花缭乱得讨厌。”

  萧少卿忍笑道:“谁人这么不长眼竟惹了沈大人的顾忌,引你如此恶舌?”转过头,只见那边轩阁中华衣拥簇、喧闹非常,而阁中被诸人众星拱月环绕着的男子--

  萧少卿略略一怔:“苻子徵?他也奉旨入宫了?”

  沈伊翻眼:“得知你们今日回来,他恰提前一天递上北帝国书,时机掐得正准。”

  不管沈伊语中另有何意,萧少卿淡淡一笑,却似是无动于衷地掉回视线,对着沈伊扬了扬眉:“听说明宓也住在承庆宫,我还以为你会为此事茶饭不思,如今看来,却好像逍遥其中?”

  “你就不知道我要故作镇定的苦,”沈伊长叹,慢条斯理地收起玉箫,想起什么,又似笑非笑地望一眼萧少卿,“你得意什么?难道你以为这一战打完之后,你还能得置身事外的自由么?我这几日常听小夭在太后面前说起江州有个奇女子,叫做苏琰的。你久居江州想必也认识的,是不是?”

  萧少卿笑容僵在唇边,沈伊扳回一局,得意之下自不愿放过这等赏心悦事,添油加醋地道:“你肯定认识的,夭绍说苏姑娘是你的军师,女扮男装,常年随你左右,官至刺史别驾。太后对她也颇有兴趣,正和我母亲商量着何时宣入宫中瞧一瞧,看看是怎样不输须眉的巾帼颜色。”

  “夭、绍--”萧少卿咬了咬牙,面色有些发白,神色似怒还恨。

  沈伊一时欢乐得只想放声大笑,待要再语,却见萧少卿目光如冰剑,冷厉扫过自己的面庞。沈伊这才想起某人在此事上素来心胸狭隘得开不起玩笑,情不自禁一个寒噤,忙道:“冤有头,债有主,这是小夭惹得祸,别怪我。”夺过酒壶,大笑着逃之夭夭。

  .

  虽则正被人在背后嚼耳根,夭绍却一无所觉,为沈太后梳妆完毕,奉上宴前最后一碗汤药,看着侍女们环拥沈太后去了凝桂殿,她才松懈了精神,疲累地在栏杆上坐下。

  天色已暗,夜幕遮蔽山川,晚间的微风终于褪去了白日的燥热而多了份宁静清爽,夭绍愣愣看着栏杆下水流哗然的沟渠,思绪远去,不知所想,半晌,才慢慢地叹了口气,起身走往自己的寝殿。

  不想殿前正等着萧祯的近侍许远,见到夭绍的身影疾步迎上:“郡主怎么才回来?”

  夭绍诧异道:“许公公何事找我?”

  许远道:“陛下宣郡主前赴晚宴,说:这些日子郡主照顾太后辛苦了,虽不求赏赐,却也不要拒绝朕的好意。”

  “赴宴?”夭绍怔过稍瞬,想到方才的怅然若失,终于明白出心中牵挂何在,未有犹豫,俯身一礼,“夭绍谨遵圣意。”入殿换了宫装,束起高髻,又让侍女在自己眉心点上花钿,这才出殿跟在许远身后,前往凝桂宫。

  戌时方过,酒宴伊始,凝桂宫中灯火明灿,乐声隆盛。萧祯携沈太后也才刚刚入殿,群臣正齐齐起身举杯敬献祝词,觥筹交错间,无人瞥见自殿侧门内进来的许远和夭绍。

  一巡杯尽时,正是侍女们上前添酒的时候。许远穿梭翩跹彩衣间,将夭绍领到殿右次座,默默看一眼她身旁仍空着的位子,躬身道:“郡主,请入席罢。”

  夭绍不想也知身旁空位该属谁人,蹙了蹙眉,悄声对许远道:“公公,帮我去殿外瞧瞧。”

  “郡主放心,奴知道要怎么做。”许远低低叹了口气,佝偻着腰,再次悄无声息越过人群,闪出殿外。

  夭绍心中惴惴难安,总觉要发生什么事情,或将是自己不能预料的。忐忑坐下,勉强镇定着倒了一杯酒,心绪尚未完全稳住,又在抬头时不经意碰触上方一人的目光时而方寸大乱。

  沈太后将她惊惶的神色看在眼中,声色不动,趁着建安王上前敬酒的瞬间,移开视线,举起杯盏雍容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