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1章(1 / 2)





  贺兰柬薄唇一扬,脸上浮起喜色:“轩公子能如此轻易便越过泾河之险,看来前线已有贵人相助,如此我就放心了。”蹉跎半日等到的消息果然让人惊喜,贺兰柬如愿以偿,心绪稍安,又问离歌:“你出发之前,军中可曾有东朝来信?”

  “有,”离歌言语略住,再望一眼商之,见他并无制止的意思,方道,“苻公子信抵中军,石族老看过,说东朝事定,让主公勿忧。还有……”忽又停下话,目色闪烁不定,颇显踟蹰难言状。

  贺兰柬唯恐事外有变,忙追问道:“还有何事?”

  “还有憬公子的信函,”离歌敛眉垂目,将本难以上启的话于此间说得水到渠成,“石族老已将信收好,说待主公回营再呈上。”

  暂截信函不递,绝非石勒的行事--贺兰柬皱起眉,想到上次自己这般做为下的苦衷,心中微惊,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商之。商之面朝窗外,贺兰柬难看清其面色,只觉他双目映着夜色,深沉晦暗,愈发不可估摸。

  离歌见二人忽都无声了,情知触忌何在。此事只可点到即止,他心知肚明,忙转移话题道:“拓拔将军信中除报捷外,还请主公援军南下。”

  “知道了,”商之自窗前转身,烛火之下,面色淡静依旧,“柬叔想必要问的话都问完了,未知心愿是否已了?”

  贺兰柬暗叹口气,看着他难见一丝波澜的面容,以及以满室明火也难照亮的一双凤眸,心痛的同时更觉愧恼难当,勉强微笑道:“我已问完,但临行之前,还有几句叮嘱的话,还请主公勿怪我年老唠叨。”

  商之点点头:“柬叔请讲。”

  贺兰柬转目望了望离歌,离歌见其眼色,悄步退出室外。贺兰柬这才正色整襟,屈膝跪地。

  见他如此郑重其事,商之大感不适,待要俯身相扶,贺兰柬却道:“臣下有言进谏,或有僭越之词,理当跪禀,主上不必相扶。”

  商之听他称呼有变,且执意难劝,只得将手收回。

  贺兰柬强支病体折腾一日,至此早不堪承受,面色泛黄,掩袖咳了几声,才道:“眼下战事纷纭莫测,鲜卑介居西凉,中原难克,际遇艰难。已占城池人心归属、士族笼络,鲜卑也难以正朔之名划一而治,仅凭一时兵精士锐强压之,迟早成患。此间一切兴废向背,需主公全神应对。往日贺兰柬随主公身侧,虽则无能,却也能为主公分担一二烦恼。今日我一旦离去,主公身侧武将骁多,谋士愈少。石勒虽忠心不二,但性情太过耿烈,不同属下心思阴损。离歌可称机敏灵活,然毕竟年幼,难当大事。轩公子帐中纵来贵人相助,只是人心难测、非我族类,主公万不能推心置腹待之。日后若遇危局,主公难免会遭潜谋独断的困境。因此属下斗胆上谏,若我今日北归,主公是否可请华公子南下?有他随主公左右,必能胜任军师一职。”

  商之摇头道:“华伯父久居相位,执掌中枢,最善斡旋诸方、稳定时局,有他坐镇后方,才断我无尽后忧。”他看着贺兰柬叹息道:“柬叔这是千方百计地不愿静心养病,非要揽一事在怀。此条不可行。至于与我商讨兵锋所向之人,我心中自有计较。”

  “如此……”眼下任何请缨之路皆被商之封死,贺兰柬苦不堪言,长叹低头,自怀中摸出一卷锦书,双手呈与商之,“这是我这几日朝夕思虑写罢的檄文,主公看当下时机,是否可一用。”

  商之将帛书接过,转身坐回案后,于灯火下慢慢阅览。

  贺兰柬耐心恭候一侧,直到商之放下帛书,才问道:“主公以为如何?”

  商之道:“柬叔常有先见之明,看来轩大胜早已在你意料之中。他的求援我是必应的,胜仗不易,要冲难得,不能自灭鲜卑将士新胜之威。只不过是否由我带兵南下,又该是何时南下,确实是需慎思多虑的事。”

  他话语略住,思忖一番,才接着道:“当日无论是被逼北上,还是破西凉重围,都是自解危局,尚未公然称逆。而今日若冒然引兵攻幽州,不仅是挑衅司马氏正朔之统,更会引起天下大难,如若筹备不周,必被北朝臣民戳脊骂背视为不臣贼寇、狼子野心。如此,天下黎民万万众,都将以我为敌。”说罢,他再看了眼帛书上笔墨浓重处,慢慢道:“柬叔此文固然是辞章犀利、文采华茂,虽历数司马皇室之过、乌桓贵族之失,但檄文中所书罪孽,却多数非司马豫所为……”

  贺兰柬细味他言语中隐约的哀怅念旧之意,急道:“对那个皇帝,主公难道还有顾念之心?”

  商之不言,双目微垂,浓密的眼睫遮掩下的黑瞳沉如深渊,最后一丝恻隐落入其中,难成起伏。他闭了闭眼眸,须臾静默,启唇道:“柬叔放心,此檄文我会命人今夜发出。以云阁遍及天下重镇之利,想来不日便可风传诸州。”

  贺兰柬连连点头,感慰道:“正该如此。”

  商之将帛书收入袖中,起身将行,却见贺兰柬仍笔直跪在原处,不由蹙眉:“柬叔还有何言?”

  贺兰柬缓缓道:“主公见谅,属下将谏的最后一事,事关明嘉郡主。”

  “夭绍?”商之略怔,嘴里念出那两个字时更是茫然顿生,令他对着烛火失神顷刻,才漠然道,“你想说什么?”

  贺兰柬长吸一口气,道:“属下斗胆,请主公即日谴使臣南下行聘。”

  “行聘--”商之语意绵长,纵想竭力忍住心绪涌动,然脸色却还是抑不住地孤冷下来,俊颜似雪,烛光下微微一笑,竟有万冰同碎之寒,“族老之意,是要我向谁提亲?”

  贺兰柬知他盛怒已藏,却依旧面不改色道:“谢明嘉既为主公红颜知己,又是东朝高门晋陵谢氏之女,且此女身兼萧氏皇族血脉,尊为郡主。主公若得娶郡主,既得东朝后援,亦不必再与谢太傅博尽心机周旋下去,除此之外,以谢氏在南北汉人士族中的威望,更可收揽天下士子之心。一举数得,为何不为?”

  “荒唐!”商之厉喝,面色青白,盯着贺兰柬道,“看来贺兰族老恃功反噬之心日盛一日,非要置我于无情无义、背负兄弟、无颜相对之地?”

  “除了兄弟之情,难道主公心中就了无遗憾,就能再无牵挂而不神伤?”贺兰柬低叹一声,轻轻道,“当日主公如何才取得那一块血苍玉,想来也没有和郡主解释罢?”

  “我凭什么要和她解释?”商之冷笑,“血苍玉是为救阿彦,与她何干?看来我决意未错,贺兰族老年迈昏聩,如留你继续在军中,不是处处掣肘我,还能是什么?”至此已忍无可忍,振袍出门,再不顾贺兰柬一眼。

  谈话到最后演变成这般不欢而散的局面,贺兰柬纵早已有所准备,却也难免心中怅然,且方才一番长谈着实耗损精力,一时气息紊乱,扶着墙壁重重咳嗽。费力起身,转过头,但见帷帐下有人静立。

  无忧黑衣若魅,站在帷帐阴影下,怀中抱着一只蓝羽红眸的花梨鹰,静静看着贺兰柬,小脸上满是忧色。

  “小无忧何时也有忧愁了?”贺兰柬微笑,望着他怀里的花梨鹰,“画眉已調教好了么?”

  无忧点点头,这才从阴翳中走出来,至贺兰柬身前,低声问道:“叔父临行在即,为何还要激得主公大怒?”

  贺兰柬温和一笑,道:“这是叔父闯下的祸,将致主公毕生大憾。别人或许可装糊涂充耳不闻,叔父却不能不力图弥补。只不过叔父在儿女情事上却也是经验浅显,难得良谋。如今看来,江左的那个郡主和我们主公是缘份日薄,再不可强求啦。”

  无忧似懂非懂,眨着眼看他半晌,又低头瞧了瞧怀里的鹰:“那这只鹰,叔父还要送给主公么?”

  贺兰柬伸手温柔地摸了摸花梨鹰湛蓝的羽翼,笑了一笑,不置是否。

  此地诸事已了,贺兰柬环顾室中片刻,狠了狠心,携无忧前往前庭。庄园前商之随侍皆在,离歌亦不曾离开,唯独不见商之踪影。贺兰柬于堂上等候一个时辰,苦守不去。离歌恐夜色渐深、风露渐重,贺兰柬路上将多有不便,遂请贺兰柬登车启程。

  贺兰柬长叹一声,夹紧狐裘,下阶登车时,于夜风中回首一顾。无意望见圆月之下,天梯山雪峰莹煌,那修长的身影正孤立在高处,黑绫衣袍于劲风的牵扯下飞扬若烈焰,夜色下华色夺目、难以逼视。虽距离甚远难见彼此面容,然主仆之间临别牵绊的不舍之情,贺兰柬却感受得分明。眸中微微一热,贺兰柬转身将无忧怀中的花梨鹰抱了过来,轻触它的羽毛,柔声道:“去吧。”

  花梨鹰搏击双翅,受月色洒落的银光沾染,彩翼如锦练,惊空飞掠,落至山峰高处那人面前。

  见那人将花梨鹰揽入怀中,贺兰柬露出微笑,俊秀消瘦的面庞亦透出几分神采来,车檐下深揖一礼,高声道:“主公保重。”转入车中,眼前却忽然一黑,眩晕之间,身体轰然倒下。

  随后入车的无忧吃了一惊,正待呼叫,却被贺兰柬攥住了手腕:“不可张扬!”

  无忧怔住不动,片刻,才醒悟过来,语中已有泣声:“叔父?”

  “无须惊忧,我没事。”贺兰柬轻声安慰他,闭着眼眸,昏昏沉沉间只欲睡去。“尽快上路罢。”他叹了口气,但觉耳边一时万籁俱寂,独剩下自己这句话语,轻飘入耳,饮憾无尽。

  .

  子时已过,皓月皎皎。陇右至狄道山岭嵬崛,西风横穿戈壁,吹得漫山漫野树木狂舞,夜色下阴影狰狞,有如活物。山岭下扎陈如林的营寨此刻光火暗淡,雪白的军帐笼罩在沉沉峰翳下,尤显静肃。石勒巡视过诸营,又察过诸道防哨,但觉无事,方返中军。行辕前摘了罩面头盔,一股长风凛冽入怀,将满腔愁虑瞬间拂散。正待下马,夜色深处却骤然传来骏马嘶鸣,铁蹄踏踏,直奔此边。

  “是主公!”身旁副将目光敏锐,望着远处火把飘闪下为首那人比夜色更为深沉的黑绫大氅,笑道,“主公能连夜回营,想必贺兰将军身体已无大碍。”

  石勒却无此乐观的念头,一时静默,望了望远方飞扬的烟尘,忽跃下马背,自回营帐。